捡了本天书[精校版]

第290节
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
贰壹原本以为,他们现在就是直接去机场接人家考察团的机。
还觉得毕竟是接待外宾,不论出于礼貌还是出于对自身形象的考虑,是不是应该穿稍微正式一点。
他这一身兜帽衫加牛仔裤的打扮,好像有点太休闲了,给人不太重视的感觉。
可是没想到听到周酬师兄说,接机另外有文化局和博物馆的官员团队负责,他们直接去磐龙城的田野现场等着人家来了,作为磐龙文化遗址的发掘及研究者代表,跟对方进行交流就好。
想想也对,贰壹就觉得徐教授这脏兮兮满是泥巴的小破吉普,应该也装不下人家多国考察团的一帮子人。
就算按一个国家来那么三五个人计算,估计光考古学者就有好几十人,再加上翻译、随行人员什么的就更多了。
这次多国联合考察团成员,有来自阿美利加和不列颠的考古团队,这是主要说鹰语的,用不着贰壹翻译。
还有来自“闪米特尼罗共和国”的考古团队,虽然作为一个被“不列颠联合王国”殖民过的国家,理论上来说用鹰语也能沟通,就算人家尼罗国的考古教授鹰语不好,这不是还有随行翻译么?
最麻烦的就是来自欧罗巴的多国联合考察团,一个考察团里混杂了好几个巴掌大国家的考古队成员。
什么高卢、日耳曼、罗马……之类的,不过欧罗巴以鹰语作为通用语,所以理论上也是可以用鹰语进行沟通的。
但问题是,不论考察团的成员会不会使用鹰语这种国际通用语,他们这边都必须要有一个,能够准确向对方传达词语含义的人存在。
因为这一次的多国联合考察团名为考察,但实际上来意并不算是友善。
众所周知,西方一直不愿意承认煌国,具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,固执的认为最多也就有三千年左右而已。
所以不少西方学者,不承认煌国历史中的夏王朝以及五帝的存在,只认为是神话传说而已。
而且不承认煌国目前所发现的,最早的文字“甲骨文”,认为是一种没有延续下来的死文字。
同时还认为煌国北方人属于蒙古人种,而煌国南方人属于马来人种,所以所谓的煌国人实际上就是从中亚、南亚迁移来的混血而已……
好吧,不管这些西方学者出于什么“目的”,如此强烈的否认煌国文明的历史,而且还发表各种似四而非的研究理论,来反驳煌国考古界的各种研究成果。
反正让煌国人民听了,肯定会大嘴巴子抽他们:谁给你们那么大的脸,用你们西方的定义来厘定我们煌国的历史文明?而且还特么是双标的?
最可气的是,国内还真就有些不肖子孙,对这些言论如获至宝的,跟捡了本圣经似的哧溜哧溜舔……
而作为国内目前发现的,第二古老的文化遗址,磐龙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可以证明夏末商初时期,长河两域文明存在的文物和古迹,板上钉钉的将西方学者认为的,煌国只有3000年的历史往前推了1000年左右。
这就一下子推翻了嗨大一票西方学者的“研究理论”,自然会引起西方考古界的质疑和愤怒:
尼玛老子好不容易编出来的论文,你早不出土晚不出土,等老子发表了你才出土,这不是故意打脸么?合着我白费劲了?你说加1000就加1000啊?问过我了没有?不行!我得给你搅和了去!
所以这才会有了这次“挑刺找茬团”访问的事件。
为了避免这些来考察的学者,在参观、研究、考据磐龙城遗址的时候,因为解说者和翻译人员,语言、文化上的隔阂,从而产生什么“误会”。
即便双方都拥有通用语言的沟通能力,也有随行翻译帮忙解说。
他们这边还是必须有一个,懂得各方语言的人员在场,监督和防止翻译“误传误导”。
最起码也要知道对方在用自己的语言交谈讨论时说了些什么,以便于徐教授他们及时“指正”和反驳对方的观点。
贰壹悄悄抹了把汗,然后默默的拿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,开始临时抱佛脚的疯狂刷书!
他本来以为自己只是来当个多国翻译而已,没有想到居然还肩负着这么重大的责任。
那他之前刷过的那些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,就不足以应对这一次的任务了,必须得深入的研究一下东西方考古界的所谓“标准”的差异,以及考古界专业用词的定义。
第226章 你是计算机系派来祸祸考古系的么?
在考古界中,“文化”和“文明”,被列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同时西方字母文字和东方方块文字,对这两个词汇所能表达的含义又完全是天差地远。
再加上翻译人员本身,并不一定对考古有所了解,这就导致翻译的时候,很容易造成无法准确的翻译,或是错误翻译的情况。
徐教授找贰壹来,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。
也就是说贰壹这个“多国翻译”,并不是用来给那帮老外用的,而是给徐教授自己用的。
专门负责将对方翻译翻译过去的话,再重新翻译一遍给他听,以便于徐教授准确的掌握对方理解上的错漏。
等到了磐龙文化遗址的田野现场,徐教授将贰壹交给了周酬。
让他带着贰壹先去参观一下现场,并且给贰壹讲解一下大致的情况,而他自己则忙碌的去准备接待考察团的事宜了。
贰壹手里捧着平板电脑,跟在周学长的身后,听他讲解现场那些大坑、小坑的来历。
对于不了解考古,对历史也不感兴趣的人来说,考古发掘的田野现场跟建筑工地其实没什么区别,也看看不出来那些被人挖出来的土坑,怎么就是古代的建筑物遗址了?
毕竟找一般人的想法,那土坑不都是你们考古学者自己挖出来的么?
你挖出来是什么样,那还不是由着你说,那是什么什么朝代的,什么什么王侯贵胄当年住的房子?
可是在专业人士的眼中,这些看似随便刨出来的土坑,哪怕只是一把泥土,一块破石头、一角残破的瓦片,都在述说着漫长的文化和瑰丽的历史画面!
所以一边听着周师兄讲解,一边不断狂点着资料文献包的贰壹。
在汲取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文献内容之后,就开始主动提出各种自己对文献中不解之处的问题。
毕竟他从网络上所能找到的资料文献,表述的都十分的含糊。
远没有周酬师兄他们这些现场发掘者,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来的详尽。
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