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带穗穗回去午睡吧,我们下次再约。”盛兰越结了账,将所有礼物搬到车上,“我等会就要去邻省参加交流活动了,你帮我把礼物都送给大家,我都做了标注的。”
“下次见。”于知乐抱了抱他。
她开车回杜宅,抱穗穗进屋,一起午睡。
穗穗养成了每天睡一个小时的习惯,到点就醒。她醒了也不吵闹,自己爬下床去找随身听摆弄,直到于知乐睡醒才出声。
于知乐带她回办公室,才坐下一会儿,张文心、葛泰和方卓就来了。
四人要开会,穗穗就躺在沙发上,翘着小脚听歌,好生惬意。
葛泰和方卓轮流发言,汇报他们在这个几个月里的成果。他们通过与家庭式小型加工厂谈合作,将其产品运到外地售卖,成功积累了第一批客户。
期间,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接收了几十单私人包裹,并顺利将其送到收件人手中,得到了客人们的一致好评。
“我了解过现在的环境,虽然开放了,但对于私营企业的态度还是比较模糊。”方卓讲出调查结果,“所以我觉得以个体工商户的名义递交资料,获批的可能性会更大。”
于知乐对这方面的事也略有耳闻,说:“那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做,尽可能早点拿到执照,避免节外生枝。”
“好,我明天就开始准备资料。”方卓接话。
另外,随着业务的扩展,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手,打算招些新人,做了一个简单计划给张文心。
张文心一目十行读完整份文件,觉得没问题,在上面盖章,让他们招好人后记得到人事部补资料。
简短的会议结束,其他三人继续回去工作。他们下班再在门口集合,一起出发前往胡老三租的小院。
参加烧烤会的都是老熟人,大家玩得尽兴,吃饱喝足才各自回家。
胡双离开京市以后,胡老三便将日常所有精力投注到小摊上,规模一再扩大。最终他和胡蓝的摊子搬进了临街铺位,他们在于知乐的建议下递交了资料,一同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。
1979年11、12月悄然流逝,人们带着更足的精神活力迈入新的十年,海隅食品厂众人亦然。
大家深知今年年会的隆重程度,早早就开始练习自己的拿手曲目,准备在舞台上大展身手,因此傍晚的食品厂各种乐器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一月中旬,于知乐收到了新一年的第一个好消息。
“叶团长和文老师批准了我们为期一个月的文艺交流活动,我从今天开始就住厂里了。”盛兰越直接带着行李出现在她的办公室。
于知乐连声应好,带他回自己的两居室安置。
张文心在车间休息时间公布了这个好消息,导致盛兰越被围观了一天,第二天才能恢复日常训练。
盛兰越训练强度十年如一日,天还没亮就出现在文化室,午、晚饭时间段各休息两个小时,晚上又练到十点才回宿舍。
不过,他不像刚进文工团时一直都绷紧神经,训练短歇的时候,他也会指点指点厂里正在学跳舞的小孩们。
1980年的第二个好消息在1月25日到来,物流组递交的申请获批了,他们获得了个体商户执照。
喜上加喜的是,胡蓝和胡老三也获得了执照,隆重地给胡家铺子办了一场开张仪式。
时间进入二月,厂里的排练氛围越来越紧凑。大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时,这样就能一半时间用来吃饭、睡觉和上班,另一半时间全用来排练。
盛兰越难得休息,与于知乐在厂里散步。见了这一幕,他不由得感叹:“你这儿的氛围,比得上我们文工团文艺汇演前夕了。”
“那当然了,这可是关乎上电视的大事。”于知乐笑道。
她很喜欢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场景,喜欢看到大家朝气蓬勃的模样。
“那我可得抓紧训练,不能落后。”盛兰越做了一个要抢跑的姿势。
两人相视一笑。
小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而至,今年如往常那般,所有人聚在食堂包饺子,看电视。
与此同时,各地大学陆续开始放寒假,食品厂的大学生们也陆续回厂。
于杨废寝忘食三天,创作出一个关于海隅村故事的剧本,并组织大学生们排练舞台剧。他们跑到附近空地去排练,每天晚上排到精疲力竭才回宿舍。
在万众期待下,海隅食品厂1979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而至。
当天早晨,一阵悠长的鞭炮声划破了食品厂的宁静。此后的一整天,厂里就没有安静下来过。
要表演节目的人早早到了大礼堂,进行最后一次排练。没有节目的人也不闲着,喜气洋洋地在食堂帮忙,准备今晚宴席的菜肴。
“乐乐,我们回来了。”蓝圆圆挽着杜生的胳膊走进大礼堂,激动地打招呼。
父女二人身后的艾米姐弟用蹩脚的普通话朝于知乐、张文心和于初月道新年好,热情地跑去拥抱她们。
其他人没见过金发碧眼的外国人,好奇地打量他们。
陈昭对这两位外国友人早有耳闻,拿起麦克风介绍他们的身份,并招呼众人来了一小段乐器齐奏表示欢迎。
“哇,好犀利。”艾米惊讶得瞪圆眼,标准粤语脱口而出。
之后,蓝圆圆带他们去厂里闲逛,大家才能集中精神排练。
顶着金发的艾米和艾伦走到哪就成为哪儿的焦点,不过围观场景对于他们而言不算什么,他们轻易就和其他人打成了一片,还跑到食堂去帮忙。
杜生留在礼堂,看着热闹的场景,想起物流组的起色,心情相当愉悦。
“从我的账上划款,每人一个五块钱的开工红包。”他说。
于知乐笑着说:“那我就代替全体员工提前给您拜个年,祝您明年的生意更上一层楼。”
说到末尾,她加重了“楼”字的读音。
杜生察觉到这个细节,脸上笑意更盛,说:“别光顾着祝贺。平日里得了空,去港城看看我,也给你们的房子添点人气。”
于知乐三人齐声应好。
另一边,陈昭和齐二一直在扣细节,直到中午要吃饭了,他们只完整地走了一遍流程。
“一点钟在这里集合,我们继续排练。”陈昭朗声道。
大家并不觉得累,中气十足地回应他,然后去食堂吃饭。中午只有简单的一道杀猪菜,但大家也吃得开心。
下午时光飞逝,夜幕慢慢降临。所有人慢慢向大礼堂聚集,礼堂内的气氛更加热闹。
胡双回来了,胡老三、胡蓝也来了。于知乐家所有人都没有缺席,除了要参加表彰会的周岳生。
年会开始,第一个节目是盛兰越的独舞,他跳的是自己的成名曲目。优美的舞姿让众人屏住呼吸,远洋队众人不约而同想到在海边唱歌的他。
接着是杨素云的独唱、张家三兄弟的小品节目、于齐编排的武术表演……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闹。
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,表演即将迎来压轴节目——于杨的舞台剧。
舞台剧名字与齐二的纪录片同名,讲述了海隅村副业组的发展历程。激昂的音乐,配上演员们的沉浸式表演,台下人看得心潮澎湃,久久不能平静。
最后一个节目是童声大合唱,小孩们空灵的声音抚平大家激荡的情绪,为这场盛会画下完美句号。
“在这里,我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。从今天开始,海隅物流公司正式成立。”陈昭朗声道,“未来十年,我们继续并肩前行。”
紧接着,啪地一声,舞台上方红色帷幔断开。小彩带漫天飞舞,于知乐悄然退场。
齐二拍得打响记号板,轻声道:“纪录片《回望与前行:海隅村十年奋斗征程》拍摄结束。”
随后,他则将现场交给伙伴们,追上于知乐的脚步。
“嫂子,我想好了,为你们拍广告电影,但剧本必须由我来操刀。”他对于电影的执着一如当初。
于知乐点头应承,快步往大门走去。
表彰会结束后,周岳生立即驱车赶往食品厂。他抵达时,隐隐听见每年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大合唱的歌声。
最后一个音符落下,掌声响起,陈昭的声音夹杂其中。很快,一切归于寂静。
周岳生下车,心里默着数等待。在他数到两百时,于知乐出现在他的视野里,笑着朝他跑近。
“周团长,新年快乐!”于知乐学着晚会节目魔术,凭空变出一支用毛线钩的红玫瑰。
周岳生笑着接过,将其插入胸前的口袋,随后拍拍自己的肩膀。
松枝绿色的肩章样式已经从两杠四星变成了一穗一星。
“退下一线了?”于知乐抬手,轻轻为他拂掉那即将融化的雪花。
周岳生拿出一个勋章,别在她的大衣上,说:“让你担惊受怕了这么多年。对不起,谢谢你。”
“这可还不够。”于知乐嗔道,“还要天天接我下班,还要给我做饭,还要好好锻炼身体。”
周岳生轻笑出声,说:“很乐意为于总效劳。不过,报酬要数不清的吻。”
说罢,他附身亲吻爱人。
北风呼啸而过,雪花纷纷扬扬,落在两人身上。
于知乐将回答留在了心底,她想说——还有一辈子的爱。
(正文完)